秋天是一位大膽的藝術家,打翻了調色盤。最初,是星星點點的金黃和緋紅在漫山遍野的綠意中悄然探頭。隨后,色彩便以燎原之勢蔓延開來。連我們身前的鋼鐵塔罐,都被這秋陽鍍上一層溫柔的邊。
不知不覺我已經工作四年了,工作在化工廠,拒絕任何天馬行空的想象,每一個閥門開啟的圈數,每一步巡檢的路線,每一張操作票的填寫,都必須分毫不差。因為在這里,“差不多”就是“差很多”。0.1Mpa的壓力,可能讓反應釜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;一瞬間的疏忽,可能點燃無法控制的災難。這種對精確的極致追求,久而久之,也塑造了我的性格特點,工作時我需要用心觀察,慢慢地我變得善于分析與思考,處理異常時,更體會到保持冷靜沉穩心態必要性,在我的心里更懂得“責任”二字的千鈞重量,這是工作對我的滋養。
當然,這份工作有它的艱辛,四班倒的作息,讓我的生活重心更傾向于工作,家人、朋友也體諒理解我的“選擇”。夏日在裝置上巡檢,工裝能被汗水浸透又烤干好幾回;冬夜里頂著寒風,手腳凍得麻木,但是我知道要確保每一個伴熱管線正常工作,這是我對工作的堅守。
四年的工作里滋養與堅守并存,更保留一份信念,當我看著成品從管道中落入包裝袋,憑借工作經驗,當我初步判斷出產品合格時,擔憂的情緒像撥云見日一般一掃而光,內心的喜悅感與成就感油然而生。經過質檢合格的產品,被打包出廠的那一刻,我總在想,它可能會變成千里之外農田里的肥料,變成醫院里救命的點滴,變成我們身上衣物的纖維。雖然我身處一隅,卻通過這些產品,與社會脈搏緊密相連。我們不是簡單的“操作工”,我們是現代文明能源與材料基礎的守護者。
提到工作,不得不提那些與我并肩作戰的“戰友”,我們之間的話不多,但一個眼神就能傳遞信息。在緊急狀況下,我們不需要言語,就能各就各位,配合默契。這種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磨礪出的信任,是屬于“化工戰友們”獨有的默契與厚重情誼。
夜幕再次降臨,當我交完班,脫下沾滿污漬的工裝,回望身后,那片塔林燈火通明,如同一座永不沉睡的鋼鐵之城。它依然在低吟,那聲音在我聽來,不是噪音,而是這個時代最堅實的脈搏。
我深知,每一滴汗水都融入了這座城市的血液,每一次努力都是對未來的承諾。在這鋼鐵的塔林中,我與無數工友在平凡的日子里,書寫著屬于我們的篇章,見證著時代的變遷。